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從便秘談養魚

這篇原本是去年九月底要發表,拖到現在,再不發表,今年就又要過去了。

家母便秘有一段很長的日子了,建議她多喝水,多吃青菜,一直治不好,甚至聽朋友說喝什麼吃什麼有效,也都試過,最多只有一天的效果。直到 2013 年底一個中醫師親戚幫家母看病,他斷言應該是腸內的細菌生態失常才造成便秘,他剛好身上有二三十顆一種益生菌的膠囊,給家母三餐飯後吃。他說這膠囊裡有人體腸道裡 21 種益生菌,對大腸運作有幫助,能解決便秘問題。家母當晚就吃了三顆,果然第二天見效。剛開始三餐飯後都吃,她自從吃了那益生菌膠囊後,沒再便秘,一兩個月後她減少吃益生菌的量,偶而沒吃仍然有效。真神奇。


便秘跟養魚何關? 在養魚的論壇上常看到魚友們養魚出很多問題,怪病一堆,原因為何? 這跟養魚的理念有關。很多人養魚的觀念是水要乾淨,甚至魚缸還要消毒,深怕細菌把魚害死,但細菌都是壞的嗎? 魚缸太乾淨是否就是造成魚隻體弱多病的原因之一?

細菌是朋友,能增強免疫力

現在科學家發現我們的腸道裡有幾千種細菌跟我們共生,每種細菌都各自有它們的功能,它們在腸道中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協助養分的消化及生成、能量代謝,還能生成維生素,甚至能阻礙病原菌生長、增強免疫力。

上面說到細菌能增強免疫力,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重點,所以我常說魚缸不要消毒,尤其是生態缸,這裡講的消毒指的是滅菌。古時候的人養魚只知仿大自然,挖個水池,魚養進去就自動生生不息了,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養魚要消毒更是聽都沒聽過的事。現代人知識越來越豐富,開始了解原來硝化菌很重要,可以分解魚排洩的氨,但只知利用硝化菌並不足以保證魚隻健康,其實還有更多其他的細菌對魚缸生態有很大的幫助慢慢被發現,這些細菌就跟人體腸道裡的各種細菌一樣,各有各的功能。而消毒卻把原來有益魚缸生態的細菌都殺死了,把魚養進去,缸裡卻沒有菌,就如同人的腸裡無菌,不但會便秘甚至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所有菌種必有用,不是只有硝化菌

我的生態缸裡用田土種水草,除了加水餵飼料之外,沒再添加什麼菌,但其實缸裡的菌不知多少種。這些菌看來對魚沒有傷害,但對於未知的菌我抱持「無罪推定原則」,因為萬物皆有用,只是我們尚未了解,絕對不能因為不了解它就消滅它。舉個例,水族界最常說的觀點就是「溫差大或沒加溫棒魚就會得白點」,但我的魚缸沒加溫棒,水溫隨氣溫變動,即使我在寒流來時讓魚缸的水幾分鐘內升高五六度魚也不會得白點。或許我魚缸裡有什麼菌剛好是白點蟲的剋星,那麼如果我對魚缸做了消毒動作,然後只加硝化菌,那麼白點蟲就沒有天敵了,只要溫度適當,白點病就發作,這劇情在很多裸缸養魚的朋友常發生。其實這跟腸道裡的細菌一樣,除了大腸桿菌,還有其他幾千種細菌互相共生,要去研究才知道原來它們的作用是什麼,有的會幫我們合成維生素,有的可以增加我們的免疫力,這也是為什麼家母吃的益生菌是 21 種菌,不是只有一種。那麼我們為什麼只對我們的魚缸添加硝化菌呢? 如果用裸缸養魚,那些原本跟魚共生的千百種細菌要怎麼來?

泥土是最佳的菌源

細菌分佈在各處,但各有各適合的環境,裸缸憑空要培養需要時間,而且也無法湊齊所有菌種。其實最佳的菌種來源就是泥土,泥土是大自然的東西,田裡、水池裡有魚有蚯蚓,生意盎然,只要我們取其泥土一瓢就能把各種細菌帶回家快速繁殖,這就是把大自然拷貝一份回家就能養魚的最快作法,不需要去買硝化菌就什麼菌都有了,沒在賣的也都在那一瓢裡,這真是大自然最寶貴的禮物。

幾乎倒缸而不消毒的案例

其實我的魚缸是非常穩定的,但因為太穩定以至於太過自信而對一個生態缸做實驗,不小心把生態搞壞,每天都有死魚,幾乎倒缸,我解決的方法並不是消毒,只是換了大約 3/4 的水,生態就穩定了,生病未死的魚大約一半恢復健康,其中一隻公魚尾巴末端紅紅的像流血(人稱車輪蟲病),三天後也復原了。

原本魚缸被我加入了一個變因使魚缸裡的物質及細菌消長有了很大的變化,細菌仍是原來的細菌,只是數量不對了,不是細菌是壞的。把不好的物質及大量失衡的細菌移除(這好比我們人類拉肚子就是把不好的東西排出體外),生態就會自動恢復正常,完全不用下藥或消毒。如果做了消毒,那就跟家母吃抗生素把腸道細菌殺光後,得了便秘再來補 21 種菌一樣,何必如此? 更何況人體需要的菌並不只 21 種,魚缸裡的益生菌也不是只有硝化菌。

細菌只要在一個共生平衡運作的量, 那就是好的,數量不對就不好,而不是細菌是壞的。比如大腸桿菌,我們需要它,但它們的數量如果超標我們就會拉肚子。

下面參考文獻也很值得細心閱讀,內容有吃大便治病(從健康人的糞便萃取細菌包成膠囊) 。嬰兒出生後,會從父母那裡得到與父母共生的菌。同樣地我相信魚隻也會因為生在同一缸而互相「傳染」細菌,有益健康。所以,魚缸最好不要太乾淨。11) 土壤微生物 連結裡說明了微生物如何完成碳、氮、硫.. 的物質循環,這對一個好的生態缸來說是很重要的,我前一篇《今天我的生態缸打了一個嗝》似乎是氮循環的一個現象。

其他參考文章:

 《我生態缸裡的微生物(影片)》http://alstonblog.blogspot.com/2015/11/blog-post.html
 《最簡單的室內孔雀魚生態缸http://alstonblog.blogspot.com/2012/06/blog-post.html
 《六角生態缸孔雀魚飼養要領http://alstonblog.blogspot.tw/2012/08/blog-post.html
 《今天我的生態缸打了一個嗝http://alstonblog.blogspot.com/2014/10/blog-post.html

參考文獻:

1) 腸道菌與人類的共生與互利 - 蔡英傑
http://caiyingjiedr.pixnet.net/blog/post/40044009

2) 腸道菌群失調
http://cht.a-hospital.com/w/%E8%82%A0%E9%81%93%E8%8F%8C%E7%BE%A4%E5%A4%B1%E8%B0%83

3)《四種不同食性動物腸道微生物之菌相分析》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這篇請自行搜尋,下載 pdf 那個文件)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8260393-1.aspx

5) 小時乾淨 大未必佳
http://pansci.tw/archives/35642

6) 家裡養隻狗,可以讓小孩不過敏嗎?
http://pansci.tw/archives/56181

7) 想要你的嬰孩沒有過敏體質嗎?試試這個方法吧!
http://pansci.tw/archives/42697

8) 陳俊堯:我們怎麼找到肚子裡的盟友?
http://pansci.tw/archives/58832

9) 資優生口袋裡的摺疊刀-乖乖牌黴菌為什麼有致病基因?
http://pansci.tw/archives/60999

10) 豆科的固氮作用 (連植物都要跟細菌共生)
http://www.kskk.org.tw/food/node/87

11) 土壤微生物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677

http://www.taifer.com.tw/search/046004/53.htm

1 則留言: